联系我们SiteMap
首页 娱乐 时尚 生活 商业 科技 智能 更多

铜艺匠人在微拍堂分享手工技艺,传播铜与木艺术

2021-10-29

世界在加速,每个人似乎只能被时代推着向前、向上,在城市谋求自己的一席之地。这是唯一的路吗?在一个加速时代,我们是否还能不疾不徐,做一件长久的事? 

传承祖辈铜饰技艺

从杭州南上长深高速,往建德乾谭方向行驶80公里左右,下了高速,拐进小道,可以看到如世外桃源般的地方,这里“隐藏”着一座白墙灰瓦的铜文化艺术馆——刘华铜文化艺术馆。

艺术馆之中,有一个超2000平方米的大型展览区,室内装饰工艺风十足,据刘华介绍,在这里展览有他本人的铜雕工艺品多达1000余件,除此之外还有铜木家具、建筑、香炉等等,种类繁多。

刘华铜文化艺术馆

说起制铜工艺,最早可追溯至商周之前的青铜器时代,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,之后历代几乎都有使用青铜器,尤其是明清时代,制铜工艺达到了鼎盛时期,无论是宫廷还是民间、生产还是生活都有涉及。作为艺术馆的馆长,刘华始终坚信,不仅要让祖辈的工艺传承下来,更要让这种技艺有利于民,这也是他创办这家艺术馆的初衷。

刘华和大多数民间工艺师一样,并不是科班出身,但却先后获得过2017年艾鼎国际古建设计金奖、2017年《铜壶电炉套装》获得中国茶艺术设计大奖、杭州第七届民间工艺大师、全国工艺美术大师等荣誉称号。刘华铜文化艺术馆也在2020年被评为浙江省文化创意示范基地。

刘华铜文化艺术馆内景

他出身铜匠世家,祖祖辈辈都从事老铜器修复工作,到刘华的父亲,已是铜饰工艺第七代传承,可以说家学渊源。但刘华刚从学校毕业那会,却并未打算传承家族的铜饰技艺,「当时只是单纯地想给家里减轻经济负担。」

也许真的是受到父亲的熏陶,刘华刚接触这么一门传统铜饰技艺,就一发不可收拾。他先后跟着爷爷和父亲当了几年学徒,学到许多外人所不知的雕刻工艺经验,由此练就一手铜饰好手艺,顺利成章成为家族第八代传人,也为今后的铜木结合工艺打下坚实的基础。 

创新融合铜木工艺

从事铜工艺则纯属意外,一次偶然的机会,刘华接触到铜雕刻工艺,他发现将“铜”与“木”两种材质结合起来,既可以继承手工精细打磨锻造的传统,又能创作出刚柔并济、韵味独特的艺术品。

铜木结合,刚柔并济。「铜与木的结合可能是最完美的。」

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。要将两种完全不同的材质,完美地融合在一起,谈何容易,单是工艺和工序的复杂程度就不言而喻。

那段时间,刘华像“疯”了一样,每天泡在工作室,经常是深更半夜还不休息。

刘华在制作热着色铜版画

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,经过千百次的探索琢磨,刘华终于研究出让“铜”与“木”完美融合的秘密。

不过他并没有自鸣得意,止步于此,而是在铜工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。他继续潜心深入研究铜版画、铜雕刻、铜饰品的制作工艺。每一件作品都亲力亲为。

有的作品从测量、打磨、切割、漂洗、着色......需要二三十道工序,其中有些工序完全可以交给工作室其他伙伴,但刘华追求完美,要自己盯着。

这个对待作品追求极致完美的处女座手艺人,让身边的伙伴有时“恨”到牙痒痒。

「他对作品的要求很高,可以说是不计成本,一张铜板几千块钱,只要有一点不满意,他就要换一块铜板重新开始......其实一般人根本看不出来。」

但刘华却不会骗自己,哪怕这件作品做到赔本,他也乐意。

他的作品不铸模,全由一块铜板一体成型,手工锻打而出后通过高温变色。造型浑然天成、贴近自然,高雅更显禅意。

刘华「铜版画」作品

这种带着满满“诚意”、“匠心”的纯手工作品,独一无二,让人爱不释手。而提到匠心精神,刘华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。

「所谓匠心,就是把简单的事做好,然后再重复地做好,最后做到极致。」

漫步在刘华铜文化艺术馆,各种铜木工艺品琳琅满目。出自刘华之手、荣获北京茶艺设计大奖的《两仪古茶台》、《精雕铜太极》;进入杭州民间工艺大师获奖作品系列的《清明上河图铜雕》等佳作都是在这里打造出来的。

虽已荣誉满身,但在工作室一角工作台上方,还整齐摆放着几排木匠工具,有角尺、刨子、凿子、木刻刀等,他说有时候会一个人静静地坐在这里,雕几个小木雕,仿佛可以时刻提醒自己,不要忘了初心。 

踏浪中年

让传统在创新中找到广阔市场,才是让非遗(非物质文化遗产)活下去最好的保护。

为了更好的传播铜雕技艺和铜文化,2021年9月,刘华在微拍堂上开了「刘华铜文化」店铺,并在10月26日,登陆微拍堂「大师来啦」专栏,与玩家们分享从业经历,进行福利竞拍互动,完成自己的直播首秀。

眼下,微拍堂“11.9微拍盛典”即将开启,刘华表示,将放出更多的福利拍品,以飨铜文化爱好者。

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,刘华给出了回答。他说,「艺术创新是无止境的,我们越是深入了解它,会更加觉得它的魅力远远比我们现在了解的要多,我现在带着年轻人一边共同学习,一边去开发新作品、新产品,创造出更多实用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作品,让它既有收藏价值,又有实用意义。把铜文化带进千家万户。」